卢龙粉丝,这一历史悠远长久的美食,源自清朝咸丰年间,如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。卢龙独特的土壤和气候,孕育出适合制作粉丝的高质量甘薯。在昔日,农民们通过手工磨粉,将甘薯转化为美味的粉丝,尽管制作流程与工艺繁杂且极其依赖天气,但他们的坚持塑造了这一地方特产。
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,制作粉丝的工序堪称繁琐。清洗、淀粉提纯、漏粉、冻晒等20多道工序,让这个传统技艺显得很艰苦。直到20世纪末,卢龙粉丝几乎只能在寒冬时节短暂上市。但进入21世纪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统工艺的革新,卢龙粉丝迎来了转机。农户们开始组建合作社,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引入了半自动化生产线,明显提升了生产效率。
电力的引入成了这一转型的关键,2019年国网卢龙县供电公司实施的农网升级工程,使全县的电压合格率大幅度提高,冷冻设备的普及让粉丝的生产不再受限于冬季。企业负责人伞云峰欣喜地表示:“现在即使在三伏天也能继续生产,订单再也不需要看老天的脸色了。”
卢龙粉丝行业的升级还带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荣誉,传统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如今,随着全自动化生产线的投入使用,粉丝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质的飞跃。自动化让每一根粉丝的制作变得标准化,电力的使用确保了生产环境的恒温,提升了产品质量,丝毫不逊色于传统工艺博大的手工智慧。
“电气化设备让我们实现了精准控温、定时定量,粉丝品质更有保障。”河北中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旭如是说。他的企业年产值已达1.3亿元,成为京津冀及东北三省有名的粉丝品牌,带动了当地就业,助力了甘薯的种植规模化。
在“中薯十八里粉条姐”电商直播间,主播们热情地展示着刚出炉的粉丝,这些晶莹剔透的粉丝在汤中悠然翻滚,仿佛在邀请更多的美食爱好者。这种新的营销手法,不仅提升了产品销量,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卢龙的传统美食,刘旭希望“卢龙甘薯的美誉能够传遍世界”。
近年来,卢龙粉丝走出乡镇,参加了“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”,通过与多个本土企业的联手,将近40款以甘薯为核心的特色产品推向市场,涵盖从非遗手工粉丝到甘薯脆片、薯粉速食包的全产业链。这一成果,既是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,也是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一步。
国网卢龙县供电公司在此过程中,充分了解企业的精准用电需求,提供了高效的服务,推动了粉丝行业的电气化转型。经过多次走访与技术指导,企业得以实现一条龙办电服务,优化线路布局,确保生产运行的稳定。
卢龙粉丝的四季故事,讲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。老手艺人依然在坚持,电网员工则在不断寻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的办法。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,正是让这一根根粉丝从卢龙田间走出、走向全国的力量所在。传统手艺融入现代工业,让卢龙粉丝的故事在每一个季节都能继续书写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